时间:2023-09-14 浏览:
有些人在谈论连接器时可能会感到非常奇怪,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您可能不会太多地提及此类术语。事实上,连接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你为什么这么说?这与我们的连接器的功能有很大关系,因为我们经常使用的手机充电器实际上是用TYPE-C母座连接器制成的,特别是一些高端手机,它们都使用这种TYPE-C连接器。所以,你将来会看到一些产品,比如连接器,不要觉得他很奇怪。因为这个产品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联系,我相信每个人都会迫切地想要了解这个产品。
对于防水TYPE-C防水母座接头,如果您想更好地了解它,我们必须从它的过程开始。硬件工艺采用高精度压铸,产品针形为16pin,防水等级可达ipx7。如果我们想知道产品可以使用多长时间,我们可以知道产品的使用寿命有多长。该连接器的使用寿命相对较高。它可以达到10000次以上,因此您可以安全使用它。关于该连接器的一个特点,我们必须了解其额定电流为3a至5A,接触阻抗可达到40mx。但是,该产品必须充电,因此对其防水性能在接口方面的要求非常高。否则,一旦有水,充电器接口可能会发生泄漏。因此,配备防水TYPE-C防水母座连接器是非常必要的。对于通信产品,它基本上用于手机、手机、车载电话等设备。人们不知道的是,许多玩具产品和安全产品都使用这种连接器,比如电子玩具和智能玩具。现在,许多孩子在他们使用的智能玩具上使用防水Type-C16Pin母座连接器。什么是安全产品?安全产品是可视对讲机和监视器。在医疗设备中,血压计、温度计和医院呼叫系统实际上是防水USB C型连接器。同时,也提升了医疗器械的电磁干扰屏蔽性能,增强了产品的抗电磁干扰效果。
高速射频连接器的五大雷区
连接器是电子测量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件。到处都有各种不同的连接器,无论是测试仪器还是DUT、电缆还是附件。对于测试工程师来说,常用的连接器包括n型、BNC型、SMA型、3.5毫米、2.92毫米、2.4毫米、1.85毫米和1毫米。让我们首先选择一些常用的连接器来了解:
SMA连接器
由Bendix Scancilla在20世纪50年代设计,成本低,受欢迎度高。内部填充PTFE,因此高频性能较差。外导体壁较薄,极易磨损和损坏,可靠性差
3.5mm连接器
最初由HP(德国技术的前身)开发,早期由安费诺制造。其设计理念是创造一个坚固耐用的物理界面,该界面在尺寸上与普通SMA相匹配,其使用寿命可达到之前的几次连接。其内部导体由塑料环支撑,而不是由介电材料支撑,因此工作频率大大提高。有几种不同类型的3.5mm母内导体、四瓣槽或精密无槽连接器
2.92mm连接器
该连接器由安利公司设计,俗称k-head,可在高达40GHz的频率范围内使用,无模式限制。它可以与SMA和3.5mm连接器匹配,但不确定度会增加,不适合精密测量,而且容易损坏
2.4mm连接器
该连接器由HP(德国技术的前身)、Amphenol和MA-COM开发。它本质上是3.5毫米连接器的简化版,因此最大频率大大提高。2.4mm连接器广泛应用于50GHz系统,实际工作频率可达60GHz。这种设计通过增加连接器外壁的厚度和加强母销,消除了SMA和2.92mm容易损坏的缺点。2.4mm连接器不能与3.5mm、2.92mm和SMA混合使用。事实上,它的螺纹设计是为了防止与3.5mm和其他连接器混用
1.85mm连接器
由惠普(德国技术的前身)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发,是2.4mm的简化版。它最初是为67ghz频率设计的,实际上可以工作到70ghz。1.85毫米连接器与2.4毫米连接器在机械上兼容。1988年,惠普向外界披露了其设计,以鼓励连接器类型的标准化。
1.0mm连接器
该连接器是目前工作频率最高的同轴连接器。1989年,它由惠普(德国技术的前身)的保罗·沃森(Paul Watson)发明。工作频率校准为110ghz,但实际频率可以工作到120ghz,有些版本甚至可以达到140GHz。由于体积小,在连接过程中容易损坏。需要使用单独的扭矩扳手,并且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说明
上述熟悉的接头名称有直径尺寸。该尺寸指的是外导体的内径。该尺寸与内导体的外径一起,直接决定连接器的最大工作频率和散射性能(s参数)
因此,连接器的不当使用将导致错误的测试结果,而另一方面,劣质或磨损的连接器会损坏其他昂贵仪器和电缆的接口。因此,在日常使用连接器时要注意避雷
雷区一
错误连接器或故障连接器
2.4 mm连接器不能与2.92 mm、3.5 mm、SMA连接器混合使用。使用不当会造成永久性机械损坏。出现故障的连接器需要及时丢弃,否则会影响与其相连的其他设备。例如偏置销的公连接器会损坏与其相连的母连接器的内导体
雷区二
用手拧连接器会带来不良的测试结果。
雷区三
使用错误的扭矩扳手拧连接器
使用扭矩扳手的原因是为了确保每个接头施加的力相同,即每次拧紧度相同,以获得可重复的测量结果,并确保接头不会因过度用力而损坏。因此,由于不同连接器的尺寸、材料和性能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的扭矩扳手。
雷区四
不正确使用扭矩扳手拧紧连接器
有时,扭矩扳手选择正确,但连接器仍然损坏。为什么?很简单,你的方法是错误的。是的,方法很重要。例如,扭矩扳手的位置和角度等。在我们刚才提到的这么多接头中,1.0 mm接头特别脆弱,因此,在连接时,更需要严格遵循操作步骤,将连接器放在一起进行存储管理
雷区五
我们发现,在一些用户的现场,所有连接器都装在一个盒子里。其优点是容易获取。但是,问题是,每次查找连接器时,都需要在框中搜索。连接器会发生碰撞,容易造成机械磨损。尺寸的变化会影响阻抗,导致性能下降;它甚至可能最终导致连接器损坏。因此,我们建议将连接器分开存放。如果必须将其聚集在一起,你可以找到一块防静电材料,根据连接器的大小挖出一些凹槽,然后将连接器分开放置。这样,一目了然,易于接近,还可以保护连接器免受损坏。
连接器产品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根据工信部2021年1月印发的《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连接元器件等重点产品高端提升行动规范指南:高频 , 低损耗, 小型化光电连接器, 超高速, 超低损耗, 低成本光纤电缆, 高压, 高温, 高抗拉强度电气设备电缆, 高频高速 、高级高密度印刷电路板、集成电路封装基板、特种印刷电路板。”同时,随着电连接器集成技术的逐渐成熟,对集成电连接器的需求必将成为趋势 未来的发展,集成大功率、小功率和多级这样的信号控制的集成需求将逐渐增加。
(一)电连接器产品发展趋势
1)产品尺寸结构向小型化、高密度、薄型化、扁平化、模块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2)在功能特性上,向智能化、高速化、无线化发展;
3)在集成特性上,向多功能化、集成化、传感器融合方向发展;
4)在耐环境方面,发展耐高温、耐油、高防水、密封严密、抗辐射、抗干扰、抗振性强、抗冲击性强、大功率大电流;
5)在产品属性上,向高可靠性、高精度、轻量化、低成本方向发展。
(2)电连接器的技术发展趋势
1)射频传输技术
40GHz连接器的工程应用逐渐呈现由小批量采购的大批量采购趋势,如:2.92系列、SMP和SMPM系列的工程应用频率范围从18GHz扩展到40GHz。 “十四五”期间,研发设备使用频率提高到60GHz,2.4系列、1.85系列、WMP系列产品市场需求增加,技术由预研向工程化发展 应用。
2) 轻量化技术
随着各行业对节能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航空航天、兵器装备、通讯、汽车、消费电子等领域对轻量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连接器零部件也必须实现稳定的性能提升。 为了降低成本,使惯性更小,抗振性更强。 连接器外壳倾向于使用金属化的高强度工程塑料来代替原来的金属外壳,减轻重量,提高耐用性。
3)电磁屏蔽技术
未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融合,电磁兼容环境将更加复杂和恶劣。 无论是高端军用电子设备还是民用高速高频传输系统,电磁屏蔽技术仍然是行业发展的技术方向。 例如,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车载系统外部环境恶劣,频谱范围、能量密度和干扰类型呈指数级增长。 此外,车内高压/大功率动力驱动系统与信息化、智能化设备高度集成,其电气和功能特性与电磁干扰密切相关。 因此,业界针对电磁兼容性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和测试规范。
4)高速传输技术
为满足未来军用武器系统发展和高速通信传输的要求,行业技术重点关注56Gbps和112Gbps高速背板、高速夹层和高速正交连接器、56Gbps高速电缆组件、 224Gbps 高速 I/O 连接器和下一代 PAM4 传输技术。 高速产品通过金属加固提高连接器的抗振性和抗冲击性。 例如随机振动从0.1g2/Hz发展到0.2g2/Hz、0.4g2/Hz、0.6g2/Hz,传输从单一的高速信号变为“高速+电源”、“高速 +功率+射频”、“高速+功率+射频+光纤信号”混合传输发展,满足设备模块化集成需求。
5)无线传输技术
随着5G技术、物联网技术和太赫兹技术的发展,无线传输技术的传输速率超过1Gbps,传输距离将从毫米增加到100米,时延大大缩短,网络容量翻倍 ,模块集成度会增加。 更高,进一步推动了无线传输技术的应用。 很多在通信领域传统使用连接器或线缆的场合,未来将逐渐被无线传输技术所取代。
6)智能连接技术
随着AI时代的到来,连接器将不再仅仅实现简单的传输功能,而是成为集传感器技术、智能识别技术和数学信号处理技术于一体的智能部件,可广泛应用于系统中。 设备关键连接件可实现互联系统工作状态的实时检测、诊断和预警功能,从而提高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和维护经济性。
7) 深水密封技术
随着海洋装备的发展,水下机器人、水下物联网等系统的技术进步,增加了对水下连接器的需求。 随着高速的发展,深水短距离信号传输向无线传输和可见光传输方向发展。
8) 高压、大电流技术
围绕“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运输车辆发展趋势,立足动力总成、智能网联、充换电领域,高压大电流产品技术具有高屏蔽效率、更大电流传输、 并逐步向小型化、轻量化、平台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9) 微间距低剖面技术
随着军工技术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的加速发展,业界对连接器的高速化、小型化、薄型化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BTB连接器和FPC连接器等场合,将广泛使用接触间距为0.35mm以下、同时兼容5G数字信号和射频信号、具有中间屏蔽结构的连接器。